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资讯 > 正文
欧盟委员会:加速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 2023-07-18    |     来源: 工业经济参考     |    点击(971)

数字解决方案和基于数据的经济不仅正在改变行业,而且正在改变整个社会。一段时间以来,数字化对集群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引导和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常来说,数字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的推出、新技术的出现、新服务(如应用程序、平台和软件)的开发以及数字商业模式的采用。集群及其成员可以参与与这些级别中的任何一个相关的业务活动,同时还有效地促进早期业务采用 IT 解决方案和数字业务模型。

根据欧盟及其成员国的集群数字化转型经历,欧盟委员会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教育和技能对数字转型的重要性

要在企业和组织中成功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就必须拥有具备相关技能的员工,而技能提升和再培训尤为关键。尤其在信息与通讯技术行业特别需要高技能的专业人员,例如软件工程师,因此吸引和留住熟练的劳动力至关重要。

集群组织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其成员日益增长的支持数字化再培训、技能提升和人才吸引的需求。通过将区域和地方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聚集在一起,集群可以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包括那些需要技能的人,如工业、研究和公共管理,以及那些影响他们的供应的人,如教育和政府。

为了加强与技能和能力相关的服务,集群应该在这一领域建立基础设施、知识和能力。他们还应该参与区域技能生态系统以及欧洲和国家层面的举措,以促进提供数字技能的服务的发展。还需要与致力于数字技能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

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机器人化和数字化是复杂的,许多公司和管理者,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不了解这些现代化的优势。因此,企业家和管理者必须提高他们的能力。只有有能力的领导者,包括集群组织中的领导者,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并了解技术变革的重要性,从而强调提高其成员和现有劳动力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和技能培训对集群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所以建议动员集群成员广泛参与各种数字化技能培训,并将其嵌入当地教育和培训结构,同时促进科学工程技术类毕业生的学习与实践,对整体集群的转型至关重要。

2.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的整合

新一代先进技术带来的新工业革命,这些技术融合了数字技术和关键使能技术(KETs),代表了服务化以及物理和数字系统集成的增长趋势。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是智能制造和产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它们催生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新流程,创造了智能的、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它们是向绿色经济转变的基础,有助于国家工业基础的现代化,并推动全新产业的发展。

集群的企业成员以及集群组织本身都需要新的、不同的技能组合,以克服技术吸收方面的差距。至关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还要预测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并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建议集群内部增加集群容量,以提供从基于知识的智能制造向数据驱动/知识支持的智能制造转变的高级业务服务。

3.连接数字创新中心和集群

集群和数字创新中心应连接并加强各自的努力。企业集团可以为战略决策做出贡献,代表企业行为者的声音,因此可以使数字创新中心的活动与当地企业和工业生态系统的其他行为者更加相关。通过建立信任,让中心和集群成为彼此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各自的组织和客户关系。集群成员和数字创新中心之间的实际合作可以在以下领域实现,如提高集群成员对数字转型机会的认识,发展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及数字能力,提供数字化凭证,组织示范项目和提供关于可能使用的技术的“非商业性”信息。所以,建议通过在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协作中将集群纳入其治理和运营中,使集群成为数字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发起公私伙伴关系,促进数字化转型

欧盟的数字化产业战略强化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增强数字技术价值链和平台方面的作用。除其他主题外,该领域正在进行的公私伙伴关系更加侧重于网络安全、光子学、高性能计算和机器人技术优秀,研发上落后。集群在公私伙伴关系的创建和运作中可以成为有效的行为者,核心功能是促进其成员之间以及与外部公共和私营行为者的合作和伙伴关系。利用集群发起和加强新的及现有的公私伙伴关系,以促进数字和先进技术价值链和技术平台。

5.支持国家关于数字转型的政策和方案

集群作为基于信任的合作生态系统,可以在国家产业数字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变革,引导行业利益和观点,并陪伴和支持其成员执行和遵守。虽然许多数字政策和举措侧重于信通技术产业,但信通技术集群帮助其成员与其他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用户和客户建立联系也至关重要。集群可以使用远程连接并建立可信的协作,而无论其成员的地理位置如何。建议将集群作为一个战略代理,去实施国家数字政策和制定面向中小企业和其他数字解决方案用户的计划。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工信部机关大楼)9层,邮编:100846 版权所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京ICP备18024888号